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

老 林 和 小 崔

老林和小崔一場難兄難弟的關係開始於大約7年前,在一個以生質能源為主題的中文專業網站上。起初,林先生對崔先生發表在網站上的專業見解非常佩服,主動在留言板上向他致意,崔先生馬上熱情回應,從此兩人以電子郵件互相討教問題,交換資訊,並論及合作的可能性。為了表示禮數和親近之意,起先兩人都以「老」字相稱,常常在網路通話中以「老林」和「老崔」熱烈溝通,直到一年後,有一回,住在台北的老林遠道抵達河南鄭州,兩人見了面,一看,林先生年近半百,兒女早已長成,而老崔的小孩還真小,甚至老二還在媽媽的肚子裡。於是雙方很有默契地從此互道「老林」和「小崔」。

老林和小崔計有三項共同點:其一,典型的技術迷,總是樂此不疲;其二,對生質能源的環境意義與市場價值有極度樂觀的期待;其三,性格簡單而待人直接。前兩項特質讓他們兩人在這幾年中,興致勃勃地跑遍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的生質油廠和油源作物區,並且不斷討論、研讀、實驗,精進所有生產設備每個環節的技術,老林和小崔幾乎稱得上是超級雙人組。可是,真實的環境是所有大投資客對生質能源產業還抱著觀望的態度,而小投資者也是三心二意,吞吞吐吐。老林和小崔雖然體諒投資人的立場,也實在苦於資金短絀的窘境。兩個人歷經無數回的投資報告、技術說明,也寫了不知多少的企劃書,各種報表,但接著往往就是等待和失望。於是,互相打氣,彼此消遣,之後再接再厲。有幾回,幾杯下肚後,家有老小的小崔真是頹喪至極,酒後傾吐沈重的現實壓力,老林究竟老些,在這節骨眼,難兄難弟能做些什麼?拍拍肩膀,繼續奮鬥。

今年,兩人總算談成了一小筆資金,爭取到一個大化工廠中提煉生質油的設備案,老林簡單打包後離開台北的家,小崔也告別鄭州家中的兩個小兒子,兩個人直奔馬來西亞,一個郊外的廠區,白天在燠熱的廠房裡趕工,晚上則各自揮著一把電蚊拍大戰四面八方攻擊的蚊子,瞧著蚊子越來越少,正是這對患難兄弟最大的樂趣。當看到煉油的主要反應爐架設起來,精密的管線妥善銜接,所有的零件和設備一一就位,運作的系統逐漸成形,老林根本不計較三餐沒一頓像樣,打北方來的小崔也不在乎一再中暑,熱到吃不下飯。鍥而不捨地完成一個目標是一種多麼可敬而艱難的行動,而老林和小崔有幸結伴而行,共同堅持,互相鼓舞。這是如何的一種機緣啊!

1 則留言: